"手里有十几张信用卡,每个月都在倒来倒去,真的好害怕哪天就倒不出来了!""为了维持生活,不得不靠信用卡'拆东墙补西墙',感觉就像在刀尖上舞蹈,不知何时会暴雷!"随着信用卡在我国的快速普及,许多人开始依赖"塑料货币"过日子。据统计,截至2023年底,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已达7.67亿张。然而,伴随着信用卡规模的扩张,一些持卡人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,甚至出现常年"倒卡"的风险行为,这不仅给自身财务安全埋下隐患,也对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潜在威胁,信用卡"倒卡"究竟安不安全?我们该如何理性使用信用卡,守住钱袋子?
所谓信用卡"倒卡",是指持卡人利用多张信用卡的免息期,通过不断套现、转账等方式,将一张卡的欠款转移到另一张卡,以此来延缓还款期限、规避利息的行为。这似乎是一个"聪明"的理财招数,可以让资金周转不息、"钱生钱"。但实际上,"倒卡"风险重重,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债务泥潭,一旦资金链条出现闪失,就会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全盘皆输。"
"倒卡"之所以高风险,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信用卡的本质属性,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、循环使用的信用工具,持卡人在授信额度内可以先消费、后还款,而银行则根据还款情况收取一定利息。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持卡人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信用记录,确保能按时足额还款。而"倒卡"则是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"空手套白狼",实际上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价值,一旦资金链条断裂,就会出现无力偿还、逾期罚息等问题,甚至影响个人征信,后果不堪设想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"倒卡"行为往往与其他金融风险交织在一起,形成"叠加效应"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"倒卡"漏洞,通过虚构交易、恶意透支等手段,骗取银行信贷资金;一些校园贷、现金贷平台也鼓动大学生"倒卡",以获取高额利差;还有一些持卡人因为投资失败、卷入传销等,不得不通过"倒卡"来填补窟窿,结果越陷越深,直至资金链断裂,"倒卡"已经成为一些金融乱象的温床,亟需引起各方重视。
作为持卡人,我们要提高风险意识,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做到理性用卡、安全用卡,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,合理设定信用卡额度,避免过度透支;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,区分"想要"和"必需",杜绝盲目消费;要严格遵守还款约定,确保按时足额还款,保护个人信用记录;要提高警惕,远离各种"倒卡"陷阱,不被高利诱惑所蒙蔽;更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,提升风险防范能力,做理性成熟的金融消费者。
信用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,但也需要我们审慎对待、合理使用,常年"倒卡"看似聪明,实则存在巨大风险隐患,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在理性用卡中享受金融服务,才能真正守住我们的"钱袋子",实现财务自由。